同创谷
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动态 > 圭目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德国汉堡科学院张建伟院...
< 返回 | back

圭目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德国汉堡科学院张建伟院士:国际视角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2017-08-29 10:10:55


8月23-27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圭目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接受专访。张教授以国际视角从定义、产品、项目、未来发展方向深入介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以及国内机器人科研项目如何借鉴德国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大师级的睿智尽在这次专访。


以下是本次专访内容摘要:
 

问:您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有什么样的关系?

张建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关系我想做人工智能、做机器人的都有所了解。传统来说做机器人有三大部件,驱动、感知和控制,人工智能传统的意义就是在控制方面我们把它放大。从低层的传感器到基于模式,到基于知识的控制,我们可以把控制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放大,但是另外的方向,即在感知方面我们现在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方法,包括深度学习,知识表达,甚至在驱动方面很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把智能直接嵌入到里面。所以,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仅仅基于知识层面的应用,而是在知识和数据的结合里渗透在整个机器人的三大基础空间里。

 

 

问:您认为人工智能对机器人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将把机器人带向什么方向。

张建伟:现在我们谈的机器人。处理复杂环境、人机交互,处理易用性和界面的直观性方面还差很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人工智能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简单易用,就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服务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起的作用就更广了,像助老助残、教育、家居、安防、治理等等,服务机器人都可以给我们的生活、生产、整个社会、教育革命带来非常大的变革。

 

 

问:机器人有这么多的行业方向,您觉得哪一个方向您最看好?

张建伟:人工智能取得了一定方面的进展,是因为我们的大数据对于运算能力的提高,今后的垂直领域能够收集到很大的数据,又能够运用到比较廉价嵌入式的计算能力上,我们都可以找到新的应用,新的突破。

 

首先,人工智能现在突破的领域包括博弈下棋、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下一步对于这些识别的结果跟机器人硬件的结合,比如识别以后怎么抓取、处理,甚至是运输,在自动化、家庭防护、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方面都会有新的突破。


 

问:也就是说,您比较看好未来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对大众比较有影响的发展。

建伟: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现在医疗里头使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使得诊断、分诊等等超出大多数普通医生的水平,但是离最高医生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医疗里面,除了诊断,还有康复、护理以及医疗物流的自动化,我想人工智能都会取得非常大的进展,而且会有一系列商业化的产品出来。

 

 

问:您觉得未来什么样的机器人可以引爆机器人全社会的市场?

张建伟:大家对于机器人的很多概念来自于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长的像人,有眼睛、胳膊,这一类的机器人现在也是可以接着进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能够真正的理解人类自己,理解我们的大脑和行为,所以它还有很高的科学意义。

 

第一步真正的突破主要是单功能的机器人,长的不一定像人,扫地的机器人是销售数量最多的,慢慢会有扫地机器人带上臂的,带上头的,一步一步的从单功能到两功能到三功能,甚至到多功能。科幻讲的背景可能是30年、50年,甚至100年以后的机器人,变成了大批量的产品。理解我们自己,复制自己、复制我们大脑的过程恐怕还有100年的任务,但是在这100年的目标之中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找到特殊的应用,来实现机器人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

 

 

问:很多人认为机器人有这样一个危险的信号,觉得机器人会代替人类的工作,减少人类的就业。也有机器人可能会参与战争或者是屠杀这种反面的新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建伟:有这种不同的声音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在做机器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伦理,这个技术的目标是为了做技术、为了写论文、还是为了真正的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保护我们的环境,使得全球人类生活得更好。所以,这些批评的声音和一些顾虑都是非常非常好的现象。过程中,我们要做透明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主要的目标不是要取代人,不是要超过人,而是希望它作为我们辅助的工具,它的每一个决策过程,每一个理解过程,对我们是透明的,使得我们知道它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我们首先发展能够代替人类做的脏乱差的重复工作的应用,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不想想家务,收拾屋子,帮助老人等等,这些工作机器人可以辅助,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光是实现这个任务,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需要很多的投资。

 

 

问:希望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行业也会像您说的一样逐步走向正轨,不会出现大家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张建伟:在汉堡开IROS的时候,有很多人士打出了标语,抗议我们会议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的抗议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机器人参与无人机战争的轰炸,把无人机的技术用在战争里,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后果。所以这些批评的声音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在会议上我也邀请了这些异己人士参加了我们的会议,跟专家一起来讨论机器人的未来。我们也请了德国的工会代表,一起讨论怎么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工作位置得到保证,有尊严的工作留给人,没有尊严的工作留给机器人。

 

 

问:我们也知道您是德国汉堡大学的科学院院士,请您介绍一下德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

张建伟:德国一直是一个非常稳健非常扎实的国家,不管是从工业、科研到资助, 30年前,德国对这方面的资助也是非常稳健、非常持续的增加。包括工业界的参与、人才的培养、集群型的基础研究资助的强度和持久度,前20年都有很多的积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变得非常热的时候,德国一方面基于他以前的积累,另外在新的方向上,包括以应用为引导的工业4.0,助老助残项目,以这种大的旗帜为基础,再次提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核心应用,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自己启动了一个中德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合作项目,跨模态学习,通过多模态的信息的整合学习技术,来创造未来的机器人学习、知识表达、交互的核心技术。这个项目是由德国的基金委和中国的自然基金委联合资助的,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和北京的几个主要的做机器学习,做心理、做大脑感知和认知的四家重要单位一起合作,共同的研究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

 

 

问:您觉得“地平线2020计划”有没有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这个计划中国有没有可能复制或者向人家学习。

张建伟: “地平线2025”整个大的框架下有很多的形式,包括资助单独科学家的形式、联合团队的形式,包括做标准、做竞赛,还有人员交流的各种各样的形式,从各个角度综合起来,加一块恐怕有四、五十亿欧元跟机器人相关的项目。

 

很多的资助形式中国都已经进行了采纳,欧盟那边比较重视地域的多家合作、跨学科的合作、创新性,最近也是比较强调往应用方面倾斜,更加清晰的实现技术成熟度,申请过程中要很清楚地表述出你现在做的水平技术成熟度是几,通过这个项目能把技术成熟度提高一层、两层,与应用更加的接近。另外在项目的打造过程中,除了研究单位,还要有用户、商业模式等全链条的创新,我觉得也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在机器人的标准制定和比赛方面也有很多的项目,举行一些很有意义的竞赛,通过竞赛奖励团队、培养人才进行创新创业。

 

 

问:您怎么看待现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

张建伟:机器人全球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全球的技术要汇合到一块,不是说我们现在在这边掌握的一些技术,而是大家用一些公开的技术,用一些开源的软件、开源的硬件,把最好的前沿技术综合到一块。另外,我们的市场是全球的市场,在中国开发的东西在海外有可能最先得到应用,因为海外人口成本比较高,人又比较稀少,有些东西有可能在中国首先得到应用,但是最终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得分享全世界的市场,才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问:畅想一下,未来5—10年人类和机器人将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张建伟:就像新出生的一代,每天都生活在新媒体的时代一样,伴随他们的是电器、汽车、手机,5年之后,一定会是人和机器共生的情景,就像手机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但是这个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机器人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我们来共同打造,使得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步一步得到更多的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也给机器人产业提供正的返回,使得未来新型工业机器人和新型服务机器人在10年内做到像汽车和其他电器一样那么大的市值。利用中国资源特色,大数据、计算、移动互联网,中国对人工智能、对机器人这些新兴产业的热情,一定能够使得中国的机器人在世界全球化的竞争力有领先的一席之地。